創作者說明:鄭月波(1907-1991)生於新加坡,從小顯露繪畫才情;21歲到中國進修藝術,其歷程頗為曲折。習得藝術後,於1948年來到台灣,1986年後以80歲之齡奔走於台、美之間,忙於教畫及講學,畫家夏一夫即為其得意門生,作育美術界英才無數。曾任台灣師院教授及國立藝專美術科主任,於1967年移居美國,與張大千往來十數年,結為至交,並創設「中華藝苑」。鄭月波開創「隔紙畫」與「革新指畫」的獨特畫風,開拓出自我風格,在台灣水墨藝壇上獨樹一格。其創作理念,主張融合東西方藝術之長、表現對象的個性,需具有時代感。
主題類別:繪畫
材質:中國傳統文人水墨畫、紙本
創作年代:約1970~1980
創作年代描述:20世紀70年代
登錄號:04-001-102-0008-0001-0
關鍵字:啼雞水墨
藏品描述:根據作者鄭月波傳世作品之風格比較,應為其1970~80年代之典型風格。全畫以水墨及筆力蒼勁較偏枯墨之運筆為主體,搭配重點淡雅設色為輔。全畫之重點,在於畫面中央,多以深墨暈染表現雄雞之尾部、翅膀與前胸,並以朱紅與赭色點綴出雄雞之雞冠與喙部。下方則以筆力蒼勁之運筆為主,淡墨暈染為輔,勾勒出由左向右下開展之枯枝。雄雞以單腳,站立於枯枝之上,頭部由其左方,向右側眺望,以正側面部,對著畫面外之觀者。向右下伸展之枯枝與雄雞尾部之向上方開展之翎毛,則以延伸出畫面之外,充分彰顯文人畫暗示無限空間感之藝術意境。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